一只小小的“泡爪”身上,竟然沾有20余种添加剂!连日来,本报连续报道了环岛路小贩向游客叫卖三无“泡爪”,甚至从垃圾桶拣“泡爪”想重新兜售的事情。问题经本报曝光后,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昨日下午,湖里禾山工商所、市质监局、禾山街道等部门联合执法,对湖里林后社一处民宅内的“泡爪”加工黑窝点进行突击检查,发现现场卫生环境令人作呕,“泡爪”在加工过程中竟然使用20余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堪忧。
环境恶劣“泡爪”全靠添加剂调味
昨日下午3点多,湖里林后社221号,一扇绿色的铁门内,飘出阵阵刺鼻的“泡爪”味。执法人员上前敲门,一名男子打开铁门后,记者和执法人员一起进入查看,发现这是一幢民宅,一楼80多平方米的住房被改成一个“泡爪”和“泡翅”的加工窝点。
记者看到,现场的加工设备非常简陋,走道边上几个生锈的大冰箱里,上百斤煮熟的鸭爪和鸭翅,密密麻麻地浸泡在一种黑乎乎的液体当中,上面还漂着一层油腻的东西;客厅门口摆放着一张破旧的书桌,上面摆放着很多瓶瓶罐罐,仔细一看,原来是“肉香王”、“大蒜精油”等添加剂,地板上还堆放着一桶桶的醋和酱油等调料。
执法人员进入房间检查时,又发现铁架床上堆满了各种添加剂,竟然多达20余种,包括“卤水飘香剂”、“咸味粉末香精”、“防腐保鲜剂”、“梨酸钾”、“蛋白糖”等。
“这些东西都是严格按照比例添加的,是从龙岩的一个师傅那里学来的。”一名负责加工“泡爪”的男子说,他们花了5000元学费,从龙岩“师傅”那里学到“泡爪”技术,浸泡鸭爪、鸭翅的溶液,就是用这些添加剂调制出来的。
也就是说,一只“泡爪”身上,竟然沾有20余种食品添加剂。
没有证照每天加工数百斤“泡爪”
这名男子交代,他是三明人,以前在老家是个厨子,因为女婿在厦门加工经营“泡爪”忙不过来,他就被叫来帮忙。于是,一家六口聚在一幢偏僻的出租屋里,忙着做“泡爪”生意,一天加工数百斤,批发销售上千个“泡爪”、“泡翅”,已经加工一年多。
工商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这个“泡爪”加工点没有办理任何证照,属于无照经营。市质监局第一分局的执法人员则仔细查看了数十种添加剂,发现这些添加剂都有生产许可标志,属于食品添加剂,现场并没有发现“工业醋”等工业添加剂,也没有发现“罂粟壳粉”。
据加工“泡爪”的男子介绍,鸭爪、鸭翅等原料,都是从批发商那里购买,这些原料被放入一个大锅里煮熟,然后倒入调好的溶液桶里,放在冰箱浸泡24小时后,就可以捞起来分开装好。
执法人员还在现场发现了一些所谓的“龙岩下洋”香脆泡鸭爪的标签,装“泡爪”塑料盒上贴着的标签还写着“不含防腐剂”,明显与事实不符。
销售“火爆”“主攻”城乡接合部
男子表示,这些“泡爪”、“泡翅”的成本,一个在六七毛左右,批发价是八毛至一元,加工好以后,一些小贩就会打电话给他们,然后拿着这些“泡爪”,在环岛路一带向游客叫卖,零售价是一个2元左右。
执法人员发现,这个加工窝点的“泡爪”不仅销往环岛路,甚至还打进周边的一些超市。记者看到,一张“销售清单”上,标明这家加工窝点的客户包括中埔、高殿、寨上、小东山、安兜以及坂上等城乡接合部的一些小超市。
【现场查处】将做进一步检测
该窝点频频向环岛路小贩批发、配送“泡爪”的现象,引起了思明城管机动一中队的注意。该中队城管队员为了查清源头,进行便衣跟踪,调查了一个星期,最终确定这家“泡爪”加工黑窝点,就是藏身在林后社一处偏僻出租房内。
经过现场仔细调查,禾山工商所执法人员暂扣了该加工点的进货记录单以及销售记录本,并向负责人开出《询问通知书》,要求对方说明加工总量、销售总额,提供原料进货单据,鸭爪、鸭翅等原料是否经过检验检疫等证明。
工商部门将根据调查结果,对该加工窝点做进一步处理。
此外,质监执法人员在现场提取了“泡爪”、“泡翅”以及“醋酸”等食品样品,准备检测这些加工半岛bd体育手机客户端 的食品添加剂是否超标、细菌总落数是否超标等,将根据检测结果,对该加工点做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