铒(Er)
铒,原子序数68,原子量167.26,元素名来源于钇土的发现地。1843年瑞典科学家莫桑德尔用分级沉淀法从钇土中发现铒的氧化物,1860年正式命名。铒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0247%,存在于许多稀土矿中。有六种天然同位素:铒162、164、166、167、168、170。
铒为银灰色金属,熔点1529℃,沸点2863℃,密度9.006克/厘米3;第一电离能6.10电子伏特。质软,不溶于水,溶于酸。与钬、镝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几乎完全相同。铒在低温下是反铁磁性的,在接近绝对零度时为强铁磁性,并为超导体。铒在室温下缓慢被空气和水氧化,氧化铒为玫瑰红色。盐类和氧化物呈粉红至红色。铒的同位素有:162Er、164Er、166Er、167Er、168Er、170Er。铒可用作反应堆控制材料;铒也可作某些荧光材料的激活剂。
元素来源:存在于火成岩中,可由电解熔融氯化铒ErCl3而制得,与其他密度较大的稀土元素共存于磷钇矿和黑稀金矿中。
元素名称 |
铒 |
元素符号 |
Er |
原子序数 |
68 |
相对原子质量 (12C=12.0000) |
167.26 |
英文名称 |
Erbium |
原子结构 |
原子半径(?) |
2.45 |
原子体积(cm3/mol) |
18.4 |
电子模型 |
|
电子构型 |
1s22s2p63s2p6d104s2p6d10f125s2p66s2 |
离子半径(?) |
0.881 |
共价半径(?) |
1.57 |
氧化态 |
3 |
发现 |
1842年由 C.G. Mosander(瑞典,斯德哥尔摩)发现。 |
命名起源 |
after the village of 'Ytterby', Sweden |
来源 |
和其它较重的稀土元素共生。 |
用途 |
氧化铒用于陶瓷,可得到紫红釉。 |
物理性质 |
状态 |
银灰色稀土金属。 |
熔 点(℃) |
1522 |
沸 点(℃) |
2863 |
密度(g/cc,300K) |
9.07 |
比 热(J/gK) |
0.17 |
蒸发热(KJ/mol) |
261 |
熔化热(KJ/mol) |
19.9 |
导电率(106/cm) |
0.0117 |
导热系数(W/cmK) |
0.143 |
自燃点(℃) |
- |
闪 点(℃) |
- |
|
|
化学性质 |
|
地质数据 |
丰 度 |
|
滞留时间(年) |
400 |
太阳 (相对于 H=1×1012) |
5.8 |
海水中(ppm) |
- |
地壳(ppm) |
3.8 |
大西洋表面 |
5.9×10-7 |
太平洋表面 |
- |
大气(ppm(体积)) |
- |
大西洋深处 |
8.6×10-7 |
太平洋深处 |
- |
|
|
|
|
生物数据 |
人体中含量 |
|
肝(ppm) |
- |
器官中 |
|
肌肉(ppm) |
- |
血(mg dm-3) |
- |
日摄入量(mg) |
未知 |
骨(ppm) |
- |
人(70Kg)均体内总量(mg) |
未知 |
铒的同位素信息
同位素 |
% |
质量 |
自旋 |
核磁矩 |
磁旋比 |
Q |
频率 |
吸收率 |
[160] |
0 |
159.92908 |
|
|
|
|
|
|
162 |
0.14 |
161.9288 |
|
|
|
|
|
|
164 |
1.61 |
163.9292 |
|
|
|
|
|
|
166 |
33.6 |
165.9303 |
|
|
|
|
|
|
167 |
22.95 |
166.932 |
7/2 |
-0.63935 |
-0.77157 |
365.5 |
-2.88 |
|
168 |
26.8 |
167.9324 |
|
|
|
|
|
|
[169] |
0 |
168.934588 |
|
|
|
|
|
|
170 |
14.9 |
169.9355 |
|
|
|
|
|
|
[172] |
0 |
171.93935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