钐(Sm)
钐,原子序数62,原子量150.36,元素名来源于发现它的矿石名。1879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得朗从萨马尔斯克矿石中分离出氧化钐,并用光谱鉴定为一种新元素;1901年法国德马尔盖制得钐的高纯化合物。钐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0647%,主要存在于稀土矿物中。
钐为银白色金属,熔点1077℃,沸点1791℃,密度7.52克/厘米3,是稀土元素中最易挥发的元素之一。天然存在的同位素有144Sm、147Sm~150Sm、152Sm和154Sm。似铁一样硬。在空气中很快变暗,加热到150℃即着火,燃烧生成氧化物。钐在空气中比较稳定,在化合物中主要以三价氧化态存在。
钐具有很高的热中子俘获截面,可作核反应控制棒和中子吸收材料;钐钴合金具有高剩磁、高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等性能,广泛用于行波管、高频管和各种微波设备等方面。
元素名称 |
钐 |
元素符号 |
Sm |
原子序数 |
62 |
相对原子质量 (12C=12.0000) |
150.36 |
英文名称 |
Samarium |
原子结构 |
原子半径(?) |
2.59 |
原子体积(cm3/mol) |
19.95 |
电子模型 |
|
电子构型 |
1s22s2p63s2p6d104s2p6d10f6 |
离子半径(?) |
0.964 |
共价半径(?) |
1.62 |
氧化态 |
3,2 |
发现 |
1879年由 P.é. Lecoq de Boisbaudran (法国,巴黎)发现。 |
命名起源 |
from mineral 'samarskite' |
来源 |
和其它稀土共存。 |
用途 |
用于碳弧点火,永久磁铁,激光,合金,耳机,核反应吸收剂。 |
物理性质 |
状态 |
银色稀土金属。 |
熔 点(℃) |
1072 |
沸 点(℃) |
1791 |
密度(g/cc,300K) |
7.52 |
比 热(J/gK) |
0.2 |
蒸发热(KJ/mol) |
166.4 |
熔化热(KJ/mol) |
8.63 |
导电率(106/cm) |
0.00956 |
导热系数(W/cmK) |
0.133 |
自燃点(℃) |
- |
闪 点(℃) |
- |
|
|
化学性质 |
|
地质数据 |
丰 度 |
|
滞留时间(年) |
200 |
太阳 (相对于 H=1×1012) |
0.2 |
海水中(ppm) |
- |
地壳(ppm) |
7.9 |
大西洋表面 |
4.0×10-7 |
太平洋表面 |
4.0×10-7 |
大气(ppm(体积)) |
- |
大西洋深处 |
6.4×10-7 |
太平洋深处 |
10×10-7 |
|
|
|
|
生物数据 |
人体中含量 |
|
肝(ppm) |
- |
器官中 |
|
肌肉(ppm) |
- |
血(mg dm-3) |
0.008 |
日摄入量(mg) |
未知 |
骨(ppm) |
- |
人(70Kg)均体内总量(mg) |
c.0.05 |
钐的同位素信息
同位素 |
% |
质量 |
自旋 |
核磁矩 |
磁旋比 |
Q |
频率 |
吸收率 |
144 |
3.1 |
143.912 |
|
|
|
|
|
|
[145] |
0 |
144.913406 |
|
|
|
|
|
|
[146] |
0 |
145.913037 |
|
|
|
|
|
|
147 |
15 |
146.9149 |
7/2 |
-0.9239 |
-1.115 |
-25.9 |
-4.17 |
|
148 |
11.3 |
147.9148 |
|
|
|
|
|
|
149 |
13.8 |
148.9172 |
7/2 |
-0.7616 |
-0.9192 |
7.4 |
-3.44 |
|
150 |
7.4 |
149.9173 |
|
|
|
|
|
|
[151] |
0 |
150.919928 |
|
|
|
|
|
|
152 |
26.7 |
151.9197 |
|
|
|
|
|
|
[153] |
0 |
152.922094 |
|
|
|
|
|
|
154 |
22.7 |
153.922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