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时间过半,水处理上市企业陆续公布上半年“成绩单”。权威媒体近日梳理十余家重点企业的半年报发现,作为此前为数不多增长确定性高、估值较合理的行业之一,水处理未能维持整体增长态势,部分公司业绩下滑明显,产业两极分化突出。坐拥中央环保督察、打赢“黑臭水体攻坚战”行动等多项利好政策,行业景气度却不如去年同期,尤其是去杠杆、融资难等因素,正在给水处理板块带来严峻考验。
2018年中期业绩公布,水处理行业“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企业借势利好政策增收利,但也有些企业遭遇利润下滑、深陷债务危机。再从个股看,“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更为突出。以净利润为参考,根据迄今已发布的年中报,上半年水处理企业净利润纷纷下滑,多数企业未迈过亿元净利门槛。这再次印证了水处理行业的“小散”特征,数量众多却难有百亿级中坚力量。
对此,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这并非偶然。污水处理项目动辄5—10年以上的运行周期,但我国银行的平均贷款期限只有3年左右的时间。加之目前金融机构对环保整体产业链仍持观望态度,短期内不断再融资极易导致企业风险陡增,积累到一定阶段后便会集中爆发。
客观条件是一方面,部分水处理企业在高歌猛进的同时,却忽视了风险预估、防控等能力,也是此轮水处理“寒流”的原因之一。正如一些业界观点认为,“很多人认为,环保市场非常大。有的蜂拥而至,也有人‘逆风飞翔’。”随着经济下行、监管趋严,水处理不可避免受到去杠杆、融资难等外部因素影响,加上资本泡沫冷却,水处理企业“乍暖还寒”的处境实际上早已被预见。
尽管各细分板块表现不一,但水处理行业利润下降的趋势尚存,下半年跑赢大盘的可能性较低。尤其在环保融资环境收紧、风险管控趋严等多重情况下,拓宽现金流需放在首位,市场对现金流重视度大幅提升。诸如污水处理设备、净水器等周期短、资金回收较快的项目,或是下一阶段的“强造血”分支。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下半年走势虽有望回升,但水处理行业正在回归理性,基本告别了无序扩张的“红利期”。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何在?企业应将更多精力放在“苦练内功”上,改变过去一味拿项目、玩资本等运作方式。多位业界资深人士均指出,水处理行业将回归理性常态,核心技术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水处理发展初期,行业基本处于一片草莽,但随着环保整体市场进入成长周期,水处理企业更多表现在技术、人才、运维等多维度层次。
因而,进入拐点之际,提质增效恰是水处理产业的契机所在。伴随环境质量标准逐步升级,技术的杠杆作用必将逐步凸显。我们也相信,回归本源后的水处理市场也将继续以技术驱动驶入更为广阔的资本市场。